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捣鼓的一件事儿——扒拉那个公募基金排名前十强。不是啥专业分析,就是我自己瞎折腾的一个记录,分享给大家看看过程。
为啥想看这个排名?
也没啥特别高大上的理由,主要就是好奇。天天听人说哪个基金涨了,哪个跌了,就想自己动手看看,到底哪些是大家嘴里跑得最快的“尖子生”。再说了,自己手里也捏着点儿基金,总想知道个大概情况,心里好有个底。
动手开整
第一步:找家伙事儿。 这玩意儿肯定不能光靠猜。我先是打开了平时看行情的软件,像那个东方财富,还有同花顺啥的,这些工具里头一般都有基金排行功能。手机APP、电脑端都捣鼓了一遍。
第二步:筛选条件,这是关键。 一点开,嚯!基金密密麻麻一大堆,看得眼花。直接看“排名”?不行,得分清楚是按啥排的。是最近一个月的?三个月的?还是从年初到现在的?还有按规模排的,按成立以来总回报排的……得先定个标准。
我就想看看到底今年以来,哪些基金蹿得最猛。我选了“今年以来收益率”这个指标。时间范围选定,从年初到基金类型嘛我主要关注的是主动权益类的,就是那种基金经理主动选股投资的,感觉更能体现“操作水平”。
第三步:排序和查看。 条件设置一点“排序”,从高到低一拉,前十名唰地一下就出来了。看着那百分之几十,甚至更高的收益率,确实挺唬人的。
扒拉过程中的发现
排名变动快得很。 这回的“前十强”跟我上个月看的就不太一样。有些基金可能就猛冲了一阵子,下个月可能就没影儿了。比如我看到有些资料说,11月份榜单上有些新面孔,投资方向偏向啥数字经济、北交所这些,风格比较小盘成长。这说明市场热点在变,基金排名也跟着上蹿下跳。
领跑的有特点。 确实发现有几只基金一直表现挺扎眼,反复出现在榜单前列。像提到的那个“大摩数字经济”,好像确实在某段时间里连续霸榜,年内回报率挺高的。这说明有些基金经理抓住了今年的某个风口,比如科技、数字经济这些。
收益高不代表一切。 看到排名前十的收益率都挺可观,有的超过50%甚至更高。但我也注意到,这些高收益的基金,往往波动也大,风险也相对高一些。而且有些可能就是正好踩中了某个短期热点,能不能持续还不好说。
规模也是个考虑因素。 我顺手也看了看这些排名靠前的基金规模。发现有些业绩特别猛的,规模可能并不算特别大。我又去查了查按“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的前十大公司,像易方达、华夏、广发这些巨头,它们旗下产品多,整体规模大,但不代表今年业绩最好的单只基金就一定出自它们家。规模大的基金操作起来可能没小基金那么灵活,船大难掉头嘛
捣鼓完的感受
整个过程下来,感觉就跟自己动手做饭似的,虽然不一定比得上大厨,但起码知道菜是怎么洗、怎么切、怎么下锅的了。
- 找排名不难: 用对工具,设好条件,数据自己就出来了。
- 看排名得细心: 不能光看数字,得明白是按什么标准排的,是短期还是长期,风险怎么样。
- 排名只是参考: 这个“前十强”看看就不能直接当成投资建议。真要选基金,还得深入了解基金经理、投资策略、持仓等等,是个细致活儿。
- 市场一直在变: 今天的“尖子生”明天可能就不是了,得持续关注。
总的来说,这回自己动手扒拉基金排名的实践,虽然简单粗糙,但让我对这块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是为了推荐就是分享下我这个普通基民自己动手找信息的过程和一点点体会。希望对同样好奇的朋友有点儿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