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股市闹腾得慌,一会儿看着要冲上去了,一会儿又掉下来让人心里没底。身边好几个朋友都来问我,说现在这情况,到底是该进场捡点便宜,还是先稳一手看看再说?搞得我也开始琢磨这事儿了。
讲真,分析这玩意儿,我没啥特别高深的理论,就是凭着自己这些年摸爬滚打的经验,加上一些笨办法,一步步来看的。
我自个儿琢磨这事儿的过程
- 第一步,我先把电脑打开,瞅了瞅大盘的K线图。不是看一天两天的,是把时间拉长点,看看最近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走势,心里大概有个谱,现在这位置算高算低,趋势是往上还是往下,还是就在那儿横着不动。
- 然后,我就去翻了翻一些财经APP或者网站,不是说去看那些专家预测,那玩意儿听听就主要是看看新闻,国家最近有啥新政策出来,对哪些行业是好是坏,还有就是看看大家都在讨论市场情绪大概是个啥样子,是都挺乐观,还是都挺悲观。
- 我就得回想一下自己以前的经历了。记得零几年那会儿刚入市,啥也不懂,看着人家买啥赚钱就跟着买,结果牛市赚的那点钱,熊市一来全还回去了还不够。吃过亏,才知道敬畏市场。这就让我现在看问题会更小心一点。
- 再然后,我会结合现在的大环境想想。经济咋样?大家手里有钱没钱?愿意不愿意消费?这些都跟股市有关系,毕竟股市说到底还是经济的反映嘛虽然有时候不太准。
- 一步,就是把这些信息拢一块儿,放在自己脑子里过一遍。分析一下,现在这个点位,风险大还是机会大?如果我进去,最坏能承受多少损失?如果我不进去,会不会错过
琢磨下来的一些感受
感觉现在这市场,挺拧巴的。说经济好像还有点压力,好多公司赚钱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说坏,跌了一段时间了,好像有些股票价格看着是挺便宜的,而且国家也在想办法稳经济、活股市。
这就导致很多人跟我一样,心里矛盾。想进场,怕进去就被套牢;想离场或者观望,又怕错过后面的反弹。特别是看到偶尔一两天涨得心里就痒痒。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成交量。感觉现在整体成交量好像不是特别大,说明真正的大资金可能也还在犹豫,没下定决心大规模进场。这让我觉得,可能还得再等等,市场可能还需要时间来磨底,或者等更明确的信号。
我现在的想法和做法
基于上面这些瞎琢磨,我自己现在的做法挺简单的,就是“多看少动”。
管住手。不去追那些短期的热点,今天这个概念明天那个概念的,很容易追高站岗。除非是真的有自己看得懂、研究得比较透、觉得长期没啥大问题的公司,否则不轻易下手。
控制仓位。就算真要买,也不会一下子把钱全投进去。分批买,留点余地。这样就算判断错了,或者市场继续跌,也不至于太被动,还有钱可以补仓或者干脆认错离场。
再有,就是放平心态。别老想着买了就得马上涨,一夜暴富。股市投资是个长期的事儿,特别是咱们普通人,没那么多信息优势,也没那么多精力天天盯盘,求个稳当比啥都强。
我觉得,普通人炒股,保住本金比啥都重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赚点小钱。面对现在这种不明朗的市场,我宁愿选择保守一点,耐心一点。等趋势更明确了,或者有更好的机会了,再考虑加大动作也不迟。
这就是我最近琢磨中国股市这点事儿的整个过程和想法,挺粗糙的,就是自己的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个不同的角度。市场这东西,谁也说不准,关键还是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