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来跟大家唠唠“次新股有哪些股票”这个话题。这问题,没个准儿,因为股票市场天天变,今天还是次新,过俩月可能就“老”了。所以我这儿,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琢磨和寻找这些刚上市不久的股票的,算是我自己的一点实践记录。
我的“寻新”之旅
我跟大伙儿一样,对“次新股”这个概念也是模模糊糊。后来自己瞎琢磨,加上看了一些资料,慢慢有了自己的一套找法。我一般是这么干的:
第一步:先搞清楚啥算“次新”
这玩意儿没个官方标准,我个人,就把上市时间在一年以内,顶多不超过两年的股票,都暂时归到这个“次新股”的篮子里。为啥?因为感觉这个时间段的股票,各方面还没那么稳定,故事性也多一些,风险也大得多。
第二步:打开我的“寻宝图”——行情软件
现在这行情软件都挺智能的,我一般会打开我常用的那个。里面通常都有专门的板块,比如“新股日历”、“次新股专区”或者类似的筛选功能。我就会点进去瞅瞅,看看最近都有哪些新面孔上市了。有时候,一些财经资讯APP也会推送新股上市的消息,我也会顺手点开看看。
第三步:粗略筛选,看“眼缘”
一打开列表,哗一大堆股票名字。这时候,我不会急着一个个去深入研究。我会先大概浏览一遍,看看有没有啥特别吸引我眼球的。比如:
- 看行业: 我会特别留意那些处在当前热门行业或者未来有大发展前景行业的公司。你比如说,前段时间特火的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或者一些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如果一个次新股是夕阳产业的,那我可能就直接忽略了。
- 看名字和题材: 有些股票名字起得特别,或者主营业务听起来很新奇,有“唯一性”或者“稀缺性”的,我也会多看两眼。这纯粹是个人习惯,觉得这样的公司可能有特别的故事可讲。
第四步:深入挖掘,翻看“家底”
有了初步的目标后,我就开始“刨根问底”了。这一步比较花时间,主要干几件事:
- 细读F10资料: 这是必须的。我会仔细看看公司的基本情况、主营业务构成、募集资金用途、前十大股东、行业地位、有没有核心技术壁垒等等。比如我之前关注过一只搞特种新材料的次新股,就是从F10里看到他们有个技术在国内好像挺领先,就多留意了一下。
- 关注流通盘和市值: 我会瞅瞅这股票的流通盘大小,总市值怎么样。一般来说,小盘股弹性大,容易被资金关注,当然波动也更剧烈。就像有些人说的,A股市场有时候喜欢炒小、炒新。
- 了解发行价和当前股价: 看看发行价是多少,现在股价在什么位置,有没有经历过大幅度的炒作。如果刚上市就被爆炒,然后一路下跌,这种我一般会比较谨慎。我更倾向于那些上市后表现相对平稳,或者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显示出企稳迹象的。
- 留意市场情绪和政策导向: 有时候政策风向对次新股影响挺大的。比如前阵子听说IPO审核严了,数量少了,那优质的次新股就显得更“金贵”了,有些机构可能就会更关注。
我记得有一次,我就是这么一步步扒拉,找到一个做精密仪器的次新股。当时看它行业不错,技术也还行,上市后调整了一段时间,我就稍微关注了下。后来果然因为一个行业利它就起来了一波。这种多数时候也是运气成分,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时候也不少。
第五步:持续跟踪,但不轻易下手
把这些信息都梳理一遍后,我会把几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次新股放到我的自选股里,持续跟踪它们的走势、公告和相关新闻。但次新股这玩意儿,波动太大了,不确定性非常高。业绩可能还没释放,商业模式也可能还在验证期。我一般是看的多,动的少。除非真的觉得各方面都比较符合自己的判断逻辑,而且市场整体环境也还行,才会考虑小仓位试试水。
一点个人感悟
找次新股,对我而言就像是在沙滩上捡贝壳,希望能捡到几个漂亮的。但更多时候,捡到的可能就是普通的石头。这里面没有啥绝对的公式,经验和感觉也挺重要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 次新股风险真的很高!比那些成熟的老股票风险高多了。股价上蹿下跳是常事,腰斩再腰斩也不是没可能。我分享的这些,纯粹是我个人的一个实践过程记录,给大家当个乐子看,绝对不是什么投资建议! 大伙儿要是对次新股感兴趣,一定得有自己的判断,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好了,今天就啰嗦这么多。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下次再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