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自个儿琢磨怎么写那玩意儿——股票分析报告的经历。一开始我真是两眼一抹黑,净看别人写的报告头头是道,自己上手就抓瞎。
摸索的开端:先找个“样板间”
我寻思着,这玩意儿总得有个大概的框架?于是我就上网扒拉,想找几份所谓的“范文”瞅瞅。你还别说,真不少,什么“大学生版”、“专业版”,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就挑了几篇瞧着顺眼的,打印出来,想着先学个形似。
我注意到的就是,这些报告开头总得介绍下这个公司是干啥的。比如股票代码是公司全名叫主营业务是这个好办,上市公司官网、各大财经APP上都有现成的,复制粘贴改改就行。我当时随便挑了个,比如就叫“中煤能源”,代码601898,先把它基本情况罗列出来,感觉自己跟个侦探似的,在搜集情报。
硬骨头来了:行业与宏观分析
接下来就有点头大了。这些范文里头,都会扯一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行业发展前景”啥的。乖乖,这可不是简单搜搜就能搞定的。我记得当时为了写这部分,我特意去翻了国家统计局的一些数据,看了不少行业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什么“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什么“煤炭行业政策影响”,看得我一个头两个大。
我就学着人家的样子,东拼西凑:
- 国际经济形势:大概说说全球经济是复苏还是衰退,对我们有啥影响。
- 国内经济政策:国家最近有啥重要会议精神,鼓励啥不支持
- 行业特点:这公司所在的行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竞争激烈不激烈,未来的增长点可能在哪。
这部分写得最费劲,感觉自己像在写一篇小型经济论文,反复修改,生怕哪里说错了被人笑话。
核心部分:公司基本面剖析
这块儿算是重头戏了。我看那些范文,都会重点分析公司的:
- 财务状况:什么营收、利润、负债率、现金流,找几年的财报数据出来对比分析。一开始我连财报在哪儿下载都找半天,后来发现巨潮资讯网是个好地方。对着数字看趋势,是增长了还是下滑了,为啥增长为啥下滑。
- 竞争优势:这公司有啥“护城河”?是技术牛,还是品牌响,或者成本控制得
- 风险因素:光说好话不行,还得把可能的风险点出来,比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等。
- 盈利预测与估值:这块最玄乎,我当时基本就是参考券商研报的逻辑,简单拍了拍脑袋,没敢深入。
我记得我分析一个叫“永辉超市”的股票时,光是看它的门店扩张策略、供应链管理,就花了不少时间去理解。然后试着把这些信息组织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结与建议:画上句号
总得有个是“推荐买入”,还是“中性观望”,或者是“建议卖出”。我一般都比较怂,写个“建议关注”就差不多了。再把前面的分析要点这报告就算初步成型了。
整个过程下来,我的体会是:
第一,多看多学是基础。不看别人怎么写,自己很难凭空捏造出一个像样的报告来。
第二,动手实践是关键。光看不练假把式,只有自己亲手去搜集资料、分析数据、组织语言,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门道。
第三,独立思考不能少。范文是拐杖,但不能完全依赖。看多了之后,要形成自己的分析逻辑和判断,不能人云亦云。
我第一次写完的那个报告,现在回头看,真是粗糙得很。但就是那么一次次的尝试,让我对怎么分析一家公司,怎么把自己的分析思路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玩意儿,没啥捷径,就是多练,熟能生巧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