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这个货币市场基金排名的事儿。也不是说咱有多专业,就是自己有点闲钱,寻思着不能让它躺在银行卡里睡大觉,那点活期利息,还不够我买包烟。
我就是单纯想找个比银行活期稍微强点,但又不像股票那样心脏跟着过山车似的地方放钱。朋友就跟我提了一嘴,说可以看看货币基金。我一听,行,这玩意儿听着就稳当。
我是怎么开始找的?
干啥事都喜欢自己先摸索摸索。所以我就打开了咱平时买东西付款常用的那几个APP,里面不都有理财的板块嘛点进去一搜“货币基金”,好家伙,一下子出来一大串,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初的筛选标准挺简单的:
看收益:这个肯定是最直观的。我主要瞅那个“七日年化收益率”,还有“万份收益”。虽然知道这玩意儿是波动的,但总得有个参考不是?当时我就想,哪个高就先关注哪个。
看名气:有些基金名字一听就耳熟,比如大家常说的“某某宝”之类的,还有一些老牌基金公司的产品,像什么“华夏”、“易方达”、“南方”、“嘉实”这些。我寻思着,大公司的应该相对靠谱点,跑路风险小(虽然货币基金风险本身就很低)。
就这么着,我先收藏了几个看着收益率还不错,公司名头也比较响亮的。
深入了解与比较的麻烦事
光看这两个还不行。我就开始点进去看每个基金的详细信息。这一看,发现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
我主要关注了这么几个点:
历史业绩:除了看近7日的,我还会拉长点时间看看,比如近1个月、近3个月、近半年的表现。有些基金可能短期收益高,但长期看一般般;有些,可能短期不出彩,但一直挺稳的。我就琢磨,咱这钱也不是放一天两天,还是得看个长远稳当。
基金规模:这个我也看了。我总觉得规模太小的基金,万一有个风吹草动的,流动性会不会差点?我倾向于选规模大一些的,感觉更踏实。
申购赎回规则:有的基金赎回快,T+0或者T+1就能到账,有的慢点。这个对我来说也挺重要,毕竟有时候急用钱,能快点到账总是好的。还有起购金额,不过现在大部分货币基金起购金额都很低了,基本没啥门槛。
手续费:货币基金大部分申购赎回都不要钱,这点挺但有些代销平台可能会有猫腻,这个我也留意了一下。
我那段时间,真是跟魔怔了似的,没事就拿着手机对比。把几个候选基金拉出来,看它们的“单位净值”(虽然货币基金都是1块)、“万份收益”、“七日年化”,还有它们宣传的什么“14日年化”、“28日年化”等等。我甚至还去搜了搜一些基金公司的背景,看看有没有啥负面新闻。
我发现,像有些宣传“前海开源聚财宝B”近期收益表现突出,或者“建信基金”近3年业绩在十大基金公司里排第一,这些信息都挺诱人的。但转念一想,收益这东西,它是个动态的。今天你高,明天可能就别人高了。光看一个时点的排名,意义也不是特别大。
我的最终选择逻辑
折腾了一圈下来,我算是明白了。货币基金这东西,想靠它发大财是不可能的,主要图个稳健和流动性比银行存款好一点。
我选的时候,基本上是这么个逻辑:
选老牌、大规模的基金公司:心里踏实,感觉不容易出幺蛾子。
看长期平均收益:短期收益看看就行,别太当真。我更倾向于那些长期表现稳定,收益率能维持在同类平均水平之上的。
流动性要最好是赎回能快速到账的,方便急用。
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我也没只选一个,而是挑了两三个,把钱分散着放了点。这样万一哪个出了点小波动,也不至于影响太大。
具体是哪几只,我就不在这儿点名了,免得有打广告的嫌疑。反正就是遵循上面这些原则,自己去扒拉扒拉,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说到底,这个“排名”,它是个参考,不能全信。关键还是得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比如你对流动性的要求有多高,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多强,还有就是你对收益的期望值。想明白了这些,再去看那些排名,心里就有数多了。
这就是我最近研究货币基金排名的一点实践和心得,希望能给同样在琢磨这事儿的朋友们一点小小的启发。都是自己瞎琢磨的,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多担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